摘要:本文从研判《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教学厅函〔2022〕3号)入手,陈述了长效访企拓岗,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继而在鉴往知来“产教融合”基础上,提出了“勤学思、理念新,目标定、务实行,乐事业、功达成”的践悟产教融合全路径;最后,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偏离原因,给出了精准办学定位的建议。
关键词:文件;访企拓岗;产学融合;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
2022年3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教学厅函〔2022〕3号)[1],以下简称《通知》;3月24日,教育部官网刊发《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新闻。短短半个月,“访企拓岗”成了“热词”,各种官媒和自媒体积极跟进,海量宣传高校书记校长们的一致行动。指挥棒指向精准了,行动专注务实了,学校企业谐振了,成效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通知》要求行动时间为“2022年3-8月”[1],再有一个月,专项行动结束。通过各种信息的汇聚碰撞,回眸近五个月的专项行动,各参与高校响应节点的早晚、执行能力的强弱和短期成效的丰厚,均已清晰地呈现出来,是不是专项工作就轰轰烈烈地结束了呢?研判《通知》1616字正文,教育部要求书记校长亲自抓、带好头、做示范,旨在形成长效访企拓岗机制,紧密校企联系,加强校企互动,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敦促学校加强育人育才条件建设,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
1 研判文件,长效访企拓岗
自新冠疫情发生的以来,两年半多时间,校企亲密交流,教师深入企业,企业专家、技术员进校园上讲台,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双创等均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于办学力量不强、平时积累产业企业资源较少、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薄弱的高校,专业一线教师在组织实践性教学、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产业企业教学资源的补济,可谓“囊中羞涩”“举步维艰”“压力倍增”,人才培养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加上“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1]。
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确保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2],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知》以提升就业质量为推手,直接给高校书记校长发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指令。研判《通知》26字标题,教育部已经把工作布置得清晰妥帖,专项行动工作目标直指“促就业”,“访企拓岗”为工作方法,要求全国高校书记校长亲自干、带头干;还构建了督办机制,对走过场、宣大于实等做法,适时进行检查纠偏。《通知》包括行动主题、行动时间、参与对象、行动目标、行动内容和工作要求六方面。
第一,《通知》的“一、行动主题”和“二、行动时间”,表述简单清晰。“三、参与对象”指向明确,参与人员明确框定为“全国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以及校级领导班子成员”[1];参与学校为“以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高校为重点”[1],这22字,实为用“就业现状”对高校进行分类,是教育部对就业去向水平低高校的精准工作指令,文字的背后既提批评也予激励。
第二,《通知》的“四、行动目标”,强调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书记校长带头做好“重要示范作用”,“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做好当前就业,“又着眼长远构建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工作机制”[1]。不难看出教育部要求“一把手”带头示范,促进当前困难的解决,同时要放眼长远构建高效的就业工作机制,是一种务实长效的工作指令,绝非专项行动时间到了,工作就圆满结束了,“一把手”要给哪个群体带头示范了,书记校长安排谁接着干、深入干、长期干,直到形成市场化社会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负责就业的干部队伍和专设岗位人员应首当其中,需要他们日常化访企拓岗,扩展书记校长趟过的路,工作更深入、形成的拓岗促就业的相关信息,更加专业化、数字化、及时化。
第三,《通知》的“五、行动内容”,将专项行动工作从三方面进行部署:“(一)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二)深入开展社会需求调查;(三)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1],第(一)条用了3个“走进”和“走访”等大量的动词,就是要求高校书记校长带动相关人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中,走出校园、办公室和会议室,走进园区、行业企业,在广泛的“走访”中,建立渠道、挖掘资源、建立基地、发掘并打造典型,研判第(一)条,就是要求高校“迈开腿”,切忌闭门造车、文山会海、线上顶替、形大于实。第(二)条要求高校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找到自身的短板,找到完善学校工作依据,持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第(三)条指出了高校重视“人才产品”的“售后”服务,做好已就业学生的后续培养工作,从毕业生的层面获得修正优化人才培养的支撑。研判第(二)和第(三)条,就是要求高校高质量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能,学校作为“人才产品”的供给侧,要根据社会行业优化人才培养,需要响应及时和持续坚持,“响应及时”需要领导亲力亲为,“持续坚持”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第四,《通知》的“六、工作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工作实效、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考核宣传”等四方面进行了细化要求。研判《通知》,标题本身就很抢眼的“工作要求”,教育部钦点学校书记校长“亲自抓、带好头、做示范”,并有亲力亲为的量化的要求,如:“每所学校书记(校长、院长)正职共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每所高校校领导班子新开拓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这就更加突出了这是一项“一把手”工程,只有举全校之力才能做好的大事。
研读《通知》1616字,本次高校书记校长专项行动的最高目标指向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日常联系互访机制,深化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找准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切入点,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2],其中,“长效机制”“日常联系互访机制”“就业育”是关键词,这都是支撑学校坚实发展重要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必定是“一把手”工程,“日常联系互访机制”的建立和具体工作实施,肯定落实到业务主管部门和院系负责人,这都是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也只有赋予成部门和岗位职责,才不会“人走事毕”,成为长效的工作机制;对于“就业育人”的工作,主要就落到专业教师、辅导员及和学生接触紧密的师生员工肩上,这项工作的落实,需要育人育才理念先进、专业功底深厚的教师团队和产业行业专业技术团队、人力资源专家对接,共同研制满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应用型教师团队,产教融合开展实践教学,用产业升级转型需要的学科性知识与企业一线需要的生产性知识和技能教导学生,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就满足产业企业的要求,就业渠道就畅通,就业质量也将越来越高。
显然,《通知》是在“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1]的背景下,对高校长效访企拓岗、建立长效机制、着重长远目标的强力督办。
2 鉴往知来,践悟产教融合
用“产教融合”作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结果为:学术期刊论文1.29万篇,学位论文185篇,会议论文138篇。检索结果还显示,最早发表论文的是2007年9月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表的《以“人文”塑造心灵 以“精神”赢得未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我在乎你”学院精神建构的实践》一文。近二十几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明确应用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一种类型后,“产教融合”四字组词在许多场合替代了“产学研相结合”六字组词。近十年,“产教融合”也成了国家和省部级层面文件中的高频词。
在学术研究中,谈及产教融合模式习惯于将“德国‘双元制’”“日本‘产学政’合作”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等进行比较研究;我国的产教融合模式,从办学层次上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专科)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在2019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二)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中提出了“将工匠精神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推动高等学校和企业面向产业技术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3]”,从此,产教融合不再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招牌,已成为教育全链条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乔海曙在文献[4]中,将产教融合类型总结为校企技术合作、校企政合作、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建基地、企业办学等五种模式[4]。不难看出,企业办学模式应该是将产教融合做得最全面、最深入的。如:号称中国企业黄埔军校的华为大学,2005年正式注册,创立初衷是将华为企业本身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在服务企业员工的同时,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和企业先进文化的学习。教师资源在共享整个产业行业大咖的同时,学员生产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文化熏陶等教学内容都是由企业选派一线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承担;教材选用体现产业行业前沿,实操训导性课程全部由华为自身组织开发,几乎都是以讲义形式呈现,常更新常优化。华为大学发展迅速,2016年9月,学校整体从深圳搬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大学路办学,校区总面积约500亩。
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从业者(包括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如何践悟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育才能力,服务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事业的发展呢?
(1)勤学思、理念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指出了“学思”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教育部明确的本科教育新类型,“产教融合”作为近十几年出现的高频词,确实需要我们深入地“学而思”和“思而学”,从而革新育人育才旧观念,构建起通过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新理念。主要路径有:一是学习国家和中央部委颁发有关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的法律法规和文件通知,这些都是国家顶层设计的体现,是我们的行动纲领和治学规范;二是向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江苏和山东等省份的同行同仁学,这些省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产教融合推进等方面已先试先行,成效显著,尤其像双(多)主体办学、学生学费分成等改革的深水区已有优秀的改革成果呈现;三是在我们身边找到我们学得会的榜样,如在本省本市甚至本校本部门,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的态度,将其他学校、其他部门、其他同行同仁,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点滴成效,当成学习资源,学而思、思而学,在实践中悟出凭借产教融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真谛,革新理念,指导自身,为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2)目标定、务实行。
我常常和青年教师聊未来:“如果十年后我们获得硕士培养资格,一定是培养专业硕士”。我这样说,只是希望他们更加清晰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的顶层设计、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工作指向聚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毕竟他们刚从“学生中的佼佼者”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从业者,对国家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改革推进方向的悟性,弱于我这样的伏枥教育战线三十余年的“老者”,也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们,只有个人的发展目标服从学校的发展目标,他们成长得才更为迅速,几十年后再回首往事,既没有辜负个人成长,也没有辜负学校的发展,更没有辜负教育教学理念常革新的伟大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从业者,如何锁定我们的工作目标呢?简单地表达,就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建成合格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社会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的省份,已先行提出了“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工作目标。必须明确,主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国家依据国民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分类、分层次的顶层设计,是大政方针,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是遵照国家顶层设计要求,给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匹配资源,应用型本科教育从业者只需坚定地做好“念兹在兹”的本分。不论是供职于教师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都要围绕认真研判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关文件、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学习应用型本科教育先进案例、践悟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的要求开展工作,求真学,务实行,人人做到“岗能匹配”,努力成为合格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从业者。
(3)乐事业、功达成。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有一支聚精会神的实干团队。聚精会神干事业,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情怀。但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确是井井有条的传达会、轰轰烈烈的启动会、忙忙碌碌的推进会、推来推去的分工会、……,会议现场套路漫谈,核心内容少得可怜,具体责任不敢承担,在具体工作实施时,更就应答谚语所述的“大懒使小懒,小懒干瞪眼”尴尬局面。正是因为责任感缺失,岗位职能弱化、工作标准低下,造成工作缺乏体系化,工作成效没有积累,最为可怕的是,很多岗位从业人员得不到具体工作的历练、岗位能力得不到提升,关键时,能力不足机会丧失,最终导致人心涣散,信心信任丧失,事业发展陷入泥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多元,“知之”不难;价值获取多元,“好之”不易;兴趣取向多元,“乐之”太难。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水平欠发达地区,对于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和产教融合深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还不健全;在学校,对于产教融合“知之”者不少,“好之”者较少,“乐之”者甚微,基于这样的境况,如何坚定地在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中,努力学思产教融合路径、践行产教融合模式呢?
结合个人学思践行,给三点建议,与君共勉:
第一,明理忠诚,正向践行。
深入及时研读国家的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政方针,内化成指导自身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国家大政方针,忠诚自身内心正向。要求自己常态化贴近产业行业企业,达到深谙生产一线人才之需,整合学校课堂与企业岗位,人才培养资源,提炼打磨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资源。
第二,心无旁骛,循序渐进。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聚精会神的全力以赴。面对当前社会资源广博,体现自身价值的路径多元、平台众多之现实。加上应用型本科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绝大多数专业的人培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订立等还是依据或参照与普通本科教育相一致的标准,与达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备的特色存在差距,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重和难度大,必须从业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心无旁骛。教书育人本就是极其复杂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时间的关系,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只能在明理中循序,在践悟中渐进。
第三,细微积累,体系终成。
检索“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教育相对发达省份教育厅官网,获知我国专项组织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立项工作始于本世纪初(2003年),经过近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这些省份已经吹响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号角,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人才工程项目等项目已经和普通本科院校单列,可以理解,这些省份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先试先行”者。作为我们呢?既要向这些先进的省份取经学习,又要结合省情市情校情等,将学校融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贴近产业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一线,从革新育人育才理念入手,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别于传统本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和环境(包括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资源、校园文化等)等。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点滴做常积累。
以下分享我指导2022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案例:
①追求生产实习实效化。结合郑州市地铁建设在建和建成的项目,要求学生到建成项目参观,到在建地铁站项目实习。
②毕业设计拟题选题自主。学生现场踏勘毛庄、金洼和惠济地铁站,教师团队现场指导,学生根据现场参观和踏勘,查阅资料,补充条件等自行拟定。
③既协同又分工的组织形式。根据传统建造方法和装配式建造方法分成两个毕业设计小组,分头查找资料、规范等参考文献,最后组内共享,组间分享。
④打造贴近生产单位设计室的毕业设计环境。将“立德树人、产教融合”育人育才理念上墙,相关技术规范和毕业设计要求上墙,标准图纸上墙。
⑤提交毕业设计成果要求贴近一线生产。在生产中,设计人员提交的工程设计资料主要包括《设计说明书》《工程图集》《计算书》三部分,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设计报告包括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两部分,体现方案比选和结构计算等内容纳入《计算书》,在生产实际中,这部分内容是设计说明书的编制依据,属于存档备查的技术档案。学生编写《计算书》时,除论证和计算过程完善正确、内容详实外,允许学生部分保留完成“作业”的表达方式,记录师生、生生研讨的过程的内容,保留学生个体“习作”痕迹,概括为《计算书》体现“教学性”;《设计说明书》是施工单位实施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生产实际中不同设计单位有相对通用的范式,简明规范,陈述清晰,建议学生编制时参考不同设计单位的“范式”,要体现“生产性”。对于第⑤,我的总结语是“生产性”的《设计说明书》、“教学性”的《计算书》和“规范性”的《工程图集》”。
本次生产性浅尝性改革,成效有所体现,从学生角度,已呈现出①学习兴趣飙升、②学习效率提升、③专业能力跃升、④就业信心扬升的“四升”效应;从教师团队角度,也看到了①学生潜力肯定、②改革方向锁定、③师生同仁肯定、④产教融合坚定、⑤顶层设计笃定、⑥念慈在慈必定的“六定”结论。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校企互动再紧密些、行业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技术骨干能够到校园进设计室,指导并参与师生讨论日常化,和学生交流“零距离”,本次改革将更深入,对师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将更显著,教师团队“坚定产教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潜心育人育才”的作为,更加受产业行业企业的认可。
经过初试,可以笃定,经过未来2023届、2024届、……毕业设计改革再深入、成效再验证,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反复循环,经过改革广度和深度的细微积累,产教融合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终将达成。
3 校企合作,精准办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国家应对经济社会加速度发展,多学科应用技术交叉对高端应用型人才需求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做出的顶层设计。“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教育部才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期望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坚定应用型的办学定位。2018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工作座谈会,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坚持走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建设神形兼备的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实施检查情况,指出了高等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办学思路未真正响应服务于国家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三是区域布局、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5]。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高等教育的定位不精准。
当前,教育部启动的实施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在部署访企拓岗促就业的核心工作的同时,精准部署了校企合作、精准办学定位的方式方法,如“与相关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渠道”“建立一批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深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共同查找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等,显然,真正做到《通知》要求的“书记和校(院)长要亲自抓、带好头、做示范,其他领导干部要主动认领”了,书记校长长效“访企”机制的构建,对于学校基层业务干部履职开展及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自主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困难和成效,都会得到明察,一方面,利于学校剖析工作难点,寻求克难对策,积极构建“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管理效能、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保障制度” [6]。另一方面,基于工作实效考核干部,对于认真履职干部予以重用,对自主实施产教融合的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予以鼓励和支持,凝心聚力,全员同谐,校企共振,务实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与社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畅通就业渠道,精准办学定位。
郑州,史谓“天地之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如今,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在郑州办学四十余年,2015年我校入围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队列,但受办学历史短、师资队伍能力不强、地方政府投入不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将学校建设与河南省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同谐共振的合格应用型本科院校,全体教职员工须以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契机,密切校企合作,长效访企拓岗,践悟产学融合,精准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EB/OL].(2022-03-09)[2022-07-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203/t20220322_609823.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EB/OL].(2022-03-24)[2022-07-2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24_610494.html
[3]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9-25)[2022-07-2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007/t20200715_472855.html
[4] 乔海曙,路华,池灵达等.产教发展共同体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41-45
[5] 洪艺敏.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0,(05):52-54.
[6] 王俊.以课程建设为引擎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J].中州大学学报,2020,37(06):94-99.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2021SJGLX295)。
作者简介:王俊(1967-),中共党员,二级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